红石林业局十二五规划

时间:2011-06-01         浏览量:2107         【打印此页

  目 录

  一、“十一五”回顾-----------------------------------1

  ㈠、“十一五”执行情况-----------------------------2

  ㈡、面临的主要问题--------------------------------5

  二、“十二五”规划发展条件分析-----------------------6

  ㈠、优势------------------------------------------6

  ㈡、劣势------------------------------------------8

  三、“十二五”规划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8

  ㈠、指导思想--------------------------------------8

  ㈡、基本原则--------------------------------------9

  四、“十二五”规划发展总体布局-----------------------9

  五、“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10

  ㈠、生态建设发展规划-----------------------------10

  ㈡、林业产业发展规划-----------------------------14

  ㈢、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17

  ㈣、民生工程建设发展规划-------------------------17

  ㈤、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19

  六、“十二五”发展目标------------------------------21

  ㈠、总体目标-------------------------------------21

  ㈡、具体目标-------------------------------------21

  七、“十二五”规划发展保障措施----------------------22

  ㈠、提高认识、加强管理---------------------------22

  ㈡、开拓市场、健全营销体系-----------------------23

  ㈢、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步伐----------------23

  ㈣、立足长远发展,开发人力资源----------------23

  ㈤、弘扬“五创”精神,树立企业文化------------24

  附表:1、基本情况表

  2、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

  3、森林面积蓄积统计表

  4、重点生态保护区有林地面积蓄积统计表

  5、一般生态保护区有林地面积蓄积统计表

  6、商品生态保护区有林地面积蓄积统计表

  7、2010-2020年工业原料林规划表

  8、主要产品产量规划表

  9、“十一五”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投资情况表

  10、“十二五”期间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建设规划表

  11、“十二五”林业产业建设项目规划表

  12、到2015年林业产值规划表

  13、“十二五”期间投资概算表

红石林业局“十二五”发展规划

  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为主线,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动力,以“为国效力,为民造福”为核心的价值观。是全面实现集团的“三六九八”发展战略的重要阶段。制定好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明确红石林业局在未来几年内企业发展方向好目标,加快企业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企业建设成结构优化、管理科学、效益显著、林区职工生活富足、生活环境优雅的现代林区具有深远意义。

  一、“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是红石林业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期,是红林深化改革,成功完成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剥离社会职能转变了职工身份,建立独立运营的林业企业。“十一五”也是建局以来基本建设工程量最大的时期,棚户区改造,集中供热改造,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改造,绿化美化环境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十一五”又是红林着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期,2010年7.28特大洪水给红林大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洪水灾害,房屋倒塌,道路不通,通讯中断,停水停电,给企业和职工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但是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局党委的正确指挥下,经全局广大职工共同努力与洪魔抗争,取得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十一五”期间,红石林业局在生产、建设、抗自然灾害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㈠、 “十一五”完成情况

  1、林业总产值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末,林业总产值累计完成307919万元,比“十五”期间182495万元,增加125424万元,增长了68.7%,年均递增11%。2010年林业总产值9912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59066万元,占总产值的59.6%,第二产业28470万元,占总产值的28.7%,第三产业11590万元,占总产值的11.7%。

  2、实现利润情况

  “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利润34651万元,比“十五”期27231万元万元多实现了7420万元。年均增长4.9%。

  3、“十一五”期间末,在岗平均工资17548元/人年,比“十五”期末8559元/人年,增加8899元/人年。平均工资翻了一番。年均增长了15.4%。

  4、产品产量完成情况

  ⑴、“十一五”期木材累计完成928000立方米,比“十五”期1064989立方米,少生产了136989立方米。

  ⑵、中密度纤维板累计完成305982立方米,比“十五”期214221立方米,多完成91761立方米。

  5、人工造林完成情况

  人工造林累计完成25858公顷,比“十五”期18122公顷,多完成7736公顷。

  6、矿业开发

  2005年6月成立矿产资源开发办以来,经历了五年的开发建设,我局矿产资源开发初具规模。几年来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21350万元,对辖区内矿产资源进行了普查、初探、详勘工作。

  截止到2010年末,板庙子林场稻草沟铁矿投资8000万元,生产铁矿石17万吨,精铁粉55384吨,实现产值4980万元。

  批洲林场老屯金银矿累计投资9000万元,目前完成了立项、安评、环评、工勘、林地勘查、预征地等手续。并取得了300吨/日处理量的选厂建设项目手续及采矿证照。完成了各作业区道路联通,生活区、炸药库、临时化验室等基建工程。

  王家店东金银矿该区已完成投资2200万元,完成了炸药库、生活区等基建项目、巷道掘进110米。

  老岭林场钾长石矿区已完成投资550万元,已完成全区详查工作。

  7、森林旅游

  2006年至今,红石林业局通过各种渠道,累计投资约2100万元,重点开发建设了森林游吧、杨靖宇密营、白鹭河漂流、红叶博览园、白山湖五大景区。

  公园自2007年试开园以来,总计人数以每年19.8%的递增趋势上涨,截止2009年10月10日,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6000人次。门票增长收入的同时,带动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2008年旅游门票直接收入19.3万元,旅游总收入407.0万元。2009年旅游门票收入42.2万元,旅游总收入490.0万元,同比增长20.4%。

  8、实施采育林工程

  截止到2009年累计完成采育林面积5116.4公顷,其中:2005年完成849.9公顷,2006年完成456.9公顷,2007年完成584.5公顷,2008年完成2595.5公顷。2010年完成629.6公顷。

  9、棚户区改造工程

  “十一五”期棚户区改造累计完成1500户,面积84845平方米,完成投资3091万元。其中:2009年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1000户,面积57245平方米,其中新建504户面积27812平方米,改造796户面积29433平方米,完成投资2579万元。2010年完成500户,完成面积27600平方米。其中:新建284户,面积15600平方米,改造216户,面积12000平方米。完成投资512万元。

  10、集中供热工程

  “十一五”期间投资3000万元,新建一座270平方米锅炉房和5座换热站。购置两台28WM热水锅炉,铺设管道17500延长米。取替了原有9座小型锅炉房。

  1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十一五”期累计林业生产建设投资4668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2647万元。比“十五”期投资3321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5186万元。增加1347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增加了7461万元。

  ㈡、面临的主要问题

  1、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

  2、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木材产值比重大。

  3、产业发展缓慢,资金短缺。

  4、生产作业条件差,成本过高。

  5、林业执法难度大,林农矛盾仍然存在。

  6、社会职能未完全剥离。

  7、人才短缺,林区生产生活条件差,收入低,难以招进人才。

  二、“十二五”规划发展条件分析

  ㈠优势

  ⒈拥有森林资源优势

  红石林业局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局总经营面积为299171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为292487公顷,占总经营面积的 97.8%,非林业用地面积为6684公顷,占总经营面积的2.2%。全局森林覆盖率92.2%。

  ⑴、各类土地面积

  在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为275955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4.35%;灌木林地面积为1196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41%;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为1568公顷,占林业用地的0.54%;苗圃用地为39公顷,占林业用地的0.01%;无立木林地为503公顷,占林业用地的0.17%;宜林地面积为297公顷,占林业用地的0.10%;林业其它用地为12921公顷,占林业用地的4.42%。

  ⑵、森林活立木总蓄积

  全局活立木总蓄积为4346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为4305万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9.1%,散生木蓄积为41万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的0.9%。

  ⑶、龄组面积结构

  在全局有林地各龄组面积中,幼、中、近、成、过熟林面积分别为幼龄林15411公顷、中龄林24497公顷、近熟林106137公顷、成熟林100183公顷、过熟林29727公顷,分别占有林地面积的5.59%、8.88%、38.46%、36.30%、10.77%。

  ⑷、龄组蓄积结构

  在全局有林地各龄组蓄积中,幼、中、近、成、过熟林蓄积分别为幼龄林533854立方米、中龄林3127698立方米、近熟林16009935立方米、成熟林17846566立方米、过熟林5531738立方米,分别占有林地蓄积的1.24%、7.26%、37.19%、41.46%、12.85%。

  2、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

  长白山素有“世界生物资源金库”之称,被联合国划入“人类与自然保护圈”,又称为中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拥有药用动植物资源1850种,占全国品种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红石林区林地资源广茂,并且生态条件良好,各种动植物呈多样性分布,其中林冠下野植人参、关龙胆、细辛等中药材已初具规模,林蛙养殖数十万公顷,每年回捕上千万只,是中国林蛙的主要产区之一。

  3、拥有矿产资源优势

  红石林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金矿、铁矿遍布辖区各个区域,特别是铁矿资源储量约1.2亿吨,此外辖区内大理石资源比较丰富,初步调查其中七个品种质量在中上乘,为我局发展矿产开发业提供天然资源。

  4、拥有森林旅游业开发的优势

  主要依托松花江上游白山湖和红石湖两大人工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区湖水清幽,山峦叠障,奇石险峰。景区天然林千姿百态,森林和湖泊构成了特有的小气候,万物生息、自然物种上千种,植被保存完好,散发着充溢的负氧离子,人称“天然氧吧”。景区有东北最大、亚洲第三的地下水利发电站,电站整体雄伟壮丽、气势辉宏。景区老恶河遇“龙王”的动人传说,鸡冠砬子山、蛤蟆石的美丽神话,给森林公园披上神秘的面纱。景区是杨靖宇、魏拯民当年领导的抗日联军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基地。景区季相分明,春季山花烂漫,鸟语花香,夏季湖光山色,青翠欲滴,秋季五彩分呈、浪漫多情,冬季银装素裹,玉树琼花。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垂钓狩猎的圣地,是吉林省不可再生特色旅游资源。“三湖联珠”,贯串长白山风景区,将成为关东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㈡劣势

  1、木材产量大幅度调减,制约了企业经营。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十二五”期间国家启动二期天保工程,我局采伐限额将下调40%,这对我局目前仍然以木材为主导产品来讲,加大了企业经营难度。

  2、资金短缺,阻碍了产业发展。

  我局有着得天独厚旅游和矿产天然资源,也具有林付产品资源,但开发建设资金投资大,企业目前缺少资金,难以独立开发建设,只有寻找合作开发,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产业发展。

  3、吸引人才不优

  由于林区生产、生活条件差,工资水平低,企业难以招收技术工人,更难吸收各类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企业缺少技术人才,制约了企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十二五”规划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㈠、规划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国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集团“三六九八”战略为依托,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为目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推进资源综合立体开发,突出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生态立局,资源强企,产业富民,践行“为国效力、为民造福”的核心价值观,开拓进取,创新务实,努力创建富裕稳定和谐幸福的林区社会。

  实施“二六一三”总体发展战略。即实施二大举措、发展六大产业、打造一个名牌、实现三个奋斗目标。具体是:实施兼容性提高和包容性发展二项举措;利用二年时间把“红石宝”牌中密度纤维板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填补桦甸地区中国名牌的空白;集中精力做好木材生产、森林培育、矿产开发、森林旅游、林木产品精深加工、林冠下种植养殖加工六大产业;到“十二五”末期,实现企业收入翻一番10个亿,职工收入翻一番达到4万元,步入“全国文明单位”行列的奋斗目标。

  ㈡、规划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2、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高度统一。

  3、适度开发,可持续发展。

  4、合理布局,科学经营,现代化管理。

  5、招商引资,投资主体多元化。

  6、共享资源,共同谋划,共同发展。

  四、“十二五”规划发展总体布局

  遵循林业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树立现代林业思想,对森林资源实行分类经营。以培育森林资源为目的,提高林地的净生长量。以保护森林资源为主,适度开发,以建设森林公园的形式开发森林生态旅游,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林地综合开发利用上,由过去单一的木材生产转向开发林下种养殖业和林下矿产业,形成新的产业链,实现森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最终实现木材减产到位,资源管护加强,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品种优良,职工收入提高,林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五、“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省委、省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林业厅的指示精神为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以“和谐共建、文明共建、发展共享”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加快发展,进而把红石林区建设为实力强、功能全、集约化的新型林区。

  (一)、生态建设项目发展规划

  1、发展森林经营基础产业

  森林是我们林区民众赖以生存的条件,培育好、保护好森林是我们的职责。国家从九八年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根本性转变,标志着人们对森林资源利用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林业建设向着不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充分发挥森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林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在培育森林资源为主的前提下,严格按照天然林保护工程两类三划分规定,进行森林采伐经营。“十一五”期木材产量定产为20.2万立方米。 “十二五”期国家启动二期天保工程木材产量大幅度调减,计划木材产量为15.39万立方米,三年减产到位即2013年规划木材产量为11.77万立方米。

  2、 采育林工程建设

  森林培育是林业生产经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关系到如何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林地资源,培育出更多优质高效的林分,关系到如何科学地培育森林,提高林木的价值。森林培育作为一种经营性的措施,是加速培育森林资源的有效途径。同时,合理地经营森林,也会使林分的中间利用价值得到体现,增加培育周期内的经济效益。

  从森林培育的特殊性、科学性、合理性的角度出发,着眼于集约经营和建设高效益林业的思维和理念,提出了采育林工程项目建设规划。规划期内建设采育林1.0万公顷,年均0.2万公顷,需要投资1500万元。

  3、珍贵树种大径材培育

  生长在长白山林区的树木,大部分纹理细密,材质坚硬,是非常优良的用材树种,具有很高的用材价值,在国内外市场上一直具有很大的需求量,其市场价格也不断上升。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对长白山林区的盲目开发、过量采伐过程中,忽视了对后备资源的培育,使大片的原始森林消耗殆尽,代之而起的次生林珍贵树种比例减少,中小径木比例增多,不仅降低了森林的经济价值,也使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明显下降。

  要改变这种状况,建设珍贵树种大径材培育基地势在必行。建立珍贵树种大径材基地,使我省林区逐步形成以珍贵树种为主体的高效益林分,对保存珍贵树种的遗传基因,提高林分的整体质量和林木的价值,缓解木材的供需矛盾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企业摆脱困境,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我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珍贵树种培育基地的建设类型为定向培育天然林。根据红石林业局的实际情况,在商品林区和限伐区内,对珍贵树种占林木组成4成以上或珍贵树种幼苗幼树1500株/hm以上的中幼龄林分进行定向培育,伐除非目的树种,为新植苗木提供更多的生长空间,在抚育采伐后的林分内冠下补植比较缺乏的珍贵树种,通过集约经营培育,形成珍贵树种林分。规划期内,定向培育10000hm,年均2000hm。

  4、森林食品医药发展规划

  (1)、建立大型林下参种植基地

  根据我局森林资源分布形态,按照林下参种植的技术要求,我局初步选定了帽山林场、板庙子林场、红石林场、黄泥河林场适合林下参种植的地块作为林下参种植基地,以促进林下参产业向规模化、效益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前进。通过市场调研,林下参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但目前我局还没有形成林下参产业规模,难以形成区域品牌。况且目前个人零散种植在技术、管理以及销售环节上都存在很多问题,缺乏规模效应,无法吸引商家,制约了林下参产品的健康发展。

  我局林下参种植基地建成后可达到种植面积6500公顷,基本上达到了林下参种植产业的发展规模,区域效果和规模效应更会逐渐显现出来。

  (2)、建立五味子种植基地

  五味子作为一种珍贵的药用植物,很早就成为商场的紧俏产品,近年来更是身价倍增。目前红石林区只靠采集天然五味子,产量上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给五味子产品开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经过多方调查论证,我局拟建立一个种植面积400公顷的五味子种植基地,把五味子产品作为林区的一项支柱产业、一个品牌来打造。

  (3)、建立林蛙养殖基地

  红石林区林蛙产品享誉全国,可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过硬的品牌,产品的精深加工有待开发,要想使我们的林蛙产品走出去,就必须建立一个大规模的生产加工基地,打造自己的品牌,发挥自己的优势,创造一个以红石林蛙产品为主的林业产业链,形成一个具有养殖、加工、销售、研发、创新的林产经济实体,为红石林区经济发展探索一条新的道路。

  规划建立一个11000公顷的大型林蛙养殖基地,为林蛙产品的精深加工提供优质货源。

  (二)、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1、矿产开发发展规划

  红石林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金矿、铁矿遍布辖区各个区域,为了加快林区经济发展,更加合理地开发矿产资源,形成林业企业新的优势产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大力开发矿产资源。

  (1)、铁矿开发

  板庙子铁矿占地面积为2.33平方公里,经探明储量1200万吨 。“十二五”期规划投资10000万元。建设项目有批复占地、祥勘、建厂、加大产量。

  双山头铁矿占地0.57平方公里,储量为1400万吨,规划期内主要建设项目有建厂、立项,安平、环评、详勘等及占地审批和生产用其它配套设施。争取早日投产。

  (2)、开发金银等多金属矿

  批洲金银矿面积为40.29平方公里,规划期内计划投资36000万元,主要建设项目是继续完成勘察及完成槽探、坑探,完成选址建厂生产。

  王家店金银矿面积9.46平方公里,规划期内计划投资12800万元,主要建设任务是完成项目详查和巷道建设,提交详勘报告,办理相关证件选址建厂生产。

  (3)、钾长石矿

  大楞场钾长石矿占地面积为20.02平方公里,已探明(122B+333)储存量2500万吨。规划期内计划投资9450万元,主要建设项目完成立项、安平、环评、工勘。林地勘察,办理林地批复。选址建厂生产。

  2、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根据森林公园的现状和风景资源分布,结合公园性质与功能区划原则,将公园区划为服务接待区、商业开发区、森林景观观赏区、水体景观观赏区四大功能区块。预计总投资16500万元

  (1).服务接待区块

  主要分布于公园景区的端点处,是游客进入森林公园的第一集散地,为游客提供咨询和指导、卫生医疗、餐饮购物、住宿等服务,以及公园的后勤管理服务。预计投资2710万元。

  (2).商业开发区块

  以水体景观为依托,充分利用水岸、滩地等空间,对区内现有房屋改造淘汰,形成具有林区建筑风格的园林湾。新建休闲别墅群、汽车度假旅馆和综合俱乐部等商业设施。预计投资4250万元。

  (3).森林景观区块

  分布于植被丰富的山体、水畔是森林旅游的主体,游人可体验山野情趣、古朴的森林生活和山水特色。利用丰富的景观资源条件和清静优雅的森林环境,开发建设具有野营漂流、度假休闲、赏花观景等多功能互动活动项目。预计投资4510万元。

  (4). 水体景观观赏区块

  森林公园内的主体资源,沿岸处处有景可观,总游线长度超过55公里,将景观资源丰富的区域划为水体景观观赏区块。开发建设具有文化餐饮娱乐,以及各种场地活动,可视情况布设适当的游乐设施。预计投资5030万元。

  3、果仁及山野菜综合加工厂建设规划

  在红石国有林区森林植物资源中有很多野生经济植物。据初步调查,有食用类二十三大类,四十二种,食用品果仁和山野菜及其丰富,而且品质极佳。为了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寻求林业发展的新的极佳增长点。规划在“十二五”期投资3000万元,建设果仁及山野菜综合加工厂。

  4、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改造

  红石现有年生产能力6万立方米的中密度纤维板厂,生产纤维板是采用多层压机技术,通过几年的生产,这种技术生产的产品浪费掉20%,损失价值近1500万元。因此规划在2011年投资6000万元,改造成连续平压技术。改造后能提高产成品率近20%,增加经济收入1500多万元。

  (三)、林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规划

  1、林木种苗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期内规划投资200万元,建设圃地及设备。

  2、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期内规划投资300万元,建设监控、检疫、防治系统。

  3、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期内规划投资550万元,建设监测,扑火实施、设备。

  4、林业工作站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期内投资250万元,完善林业工作站的基础设施建设。

  5、木材检查站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期内规划投资200万元,新增两处检查站及设备。

  (四)、民生工程建设发展规划

  1、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

  实施林业棚户区改造是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生态工程,也是拉动内需、平缓经济危机重要举措,更是改善林业职工住房条件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规划期内规划建设1120户,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其中新建672户,建筑面积3.36平方米,改造448户,建筑面积22.4平方米。总投资6160万元。

  2、林场危房旧房改造建设

  为了改善林场职工居住条件,提供人民生活水平,规划期内规划对林场部分住宅进行改造,规划改造500户,面积25000平方米,项目改造投资400万元。

  3、林场给水项目建设

  红石林业局建于70年代,林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仓促,缺乏总体规划和布局,基本上是边生产边建设的局面,生活基础设施一直未进行完全的整体设计,各林场的给水设施受客观条件限制,大部分设施水平落后,标准低,经过多年运行使用,目前已经暴露出供水设施落后,水质差,污染严重等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水质安全已经严重影响林区人民的身心健康。另外按照国有林区建设中心林场要求,各中心林场场址的供水能力满足不了区划后的需要。因此在规划期内规划投资1348万元,建设日供水1130吨的供水的供水系统。

  4、林区医院项目建设

  为了改善林区职工的就医条件,做到功能适用,流程合理,安全卫生,经济合理。为林业职工和林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规划期内规划对红石林业局职工医院的基础设施及医疗设备进行改造建设,新建医用房屋278平方米,手术室改造166平方米,建筑维修9300平方米,购置医疗设备35台(套),项目建设投资1109万元。

  5、林区集中供热项目建设

  红石林业局73年建局,目前职工住宅部分破损严重,供热锅炉由于运行时间较长,设备严重老化,锅炉热效率低,切均接近报废期。2009年又新增棚户区住宅面积27812平方米,原有供热系统无法满足采暖需要。因此规划在“十二五”期规划新建热原厂1420平方米,新购一台10.5MW燃煤热水锅炉,敷设管线13588米。总投资1546万元。

  (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1、深入宣传,强力造势。我们要围绕“创建”工作

  的重点,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局在地区主要街道的重要路段、路口设立一批文明林区宣传广告牌,在社区张贴宣传画,办好宣传栏;基层各单位要制作板报、墙报、宣传橱窗、标语等进行宣传,并把在“创建”活动中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好的事例及时向局宣传部门提供。宣传部门要把“创建”宣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日程,认真制定宣传报道方案,开辟专栏、专题,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方式,加大宣传密度和力度,形成舆论强势。努力形成各级重视、齐抓共管、群众支持、人人参与的创建格局。

  2、弘扬新风正气,唱响文化兴企主旋律。利用“希海植树日”大力学习宣传义务植树模范赵希海的同时,开展道德模范和创业先锋评选表彰活动,推出一批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新林区、改革创新、自主创业、爱岗奉献等体现时代精神和创业精神的先进典型。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在全林区推动形成学习、崇尚、争当道德模范、创业先锋的热潮。

  3、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传承“忠孝”文化,教育引导员工从热爱企业,忠诚企业、效力企业做起,从孝敬父母、爱护亲人做起,用感恩的心回报亲人,回报企业,回报社会。开展“文明职工、文明班组、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 创建活动,深化职工文明意识和文明礼仪的教育。加强行风建设,进一步规范机关工作人员行为,树立机关勤政廉政、按章办事、讲求效率的新形象。开展“文明提示语”征集活动和“十大不文明行为”评议活动,引导广大职工群众自觉抵制陋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 “公民道德宣传日”和“爱我家园、建我家园”系列活动,打造文明红林、和谐红林、魅力红林的崭新形象。

  4、突出重点,集中整治。各单位要以创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为目标,大力开展综合整治,一是整治局、厂(场)容环境。严格执行《红石林业局局容环境管理办法》和《红石林业局、红石林业分公司绿化美化管理办法》,各单位要管护好责任区内的一切树木、绿篱、草坪、花卉及绿化美化设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解决乱扔垃圾、私搭乱建、乱贴乱画、楼房立面不整洁、公共场所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整治社区环境卫生,保持居民区环境整洁。二是整治市场秩序。城管部门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整治或取缔马路市场、探头市场,规范各类市场经营秩序。三是整治交通秩序。巩固“畅通工程”成果。交通执法部门要加强交通安全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整治各种违法违章行为。四是整治治安秩序。结合开展创建“平安红林”活动,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陋现象,铲除黑恶势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公共场所消防安全设施和管理,保证设施完善、通道畅通、制度健全。

  5、业务水平领先,工作实绩显著。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进取,诚信经营,科学管理,质量第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保证局主要经济指标居于全国同行业前列。

  六、“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

  ㈠、总体目标

  森林资源培育业做实,森林生态旅游业做大,林下资源开发做强,最终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㈡、具体目标

  ①、到“十二五”末期实现总资产150000万元,年平均增长7.3%。

  ②、到“十二五”末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00万元。年平均增长12.8%。

  ③、到“十二五”末期实现利税20000万元。年平均增长18.9%。

  ④、到“十二五”末期林业总产值183500万元。年平均增长13.1%。

  ⑤、到“十二五”末期实现工业增加值80000万元。年平均增长13.4%。

  ⑥、到“十二五”末期实现职工年收入4万元。年平均增长137.2%。

  ⑦、到“十二五”末期实现国有林地蓄积4550万立方米,年平均增长0.9%。

  ⑧、到“十二五”末期森林覆被率达到93%,年平均增长0.2%。

  七、“十二五”规划发展保障措施

  ㈠、提高认识,强化管理

  1、提高对现代企业制度的认识,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加强企业管理工作。

  2、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现代企业财务制度。

  3、加强投融资管理,以获取生产要素、占有市场份额、防范投资风险为重点,落实责任,避免投资风险。

  4、加强品牌管理,树立品牌形象,大力提升品牌知名度。

  5、强化信息管理,创建办公自动化为重点,建立健全信息网络体系,提高运作速度和市场应变能力。

  ㈡、开拓市场、健全营销体系

  树立现代营销观念,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建立健全营销组织机构,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营销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㈢、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步伐

  1、不断加大对新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的资金投入,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

  2、加强科研机构与科技队伍建设,建设具有一定能力的科技研发机构,通过引进、培训等方式培育一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3、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终端产品,提高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

  ㈣、立足长远发展,开发人力资源

  围绕林业产业的发展,通过人才培训,形成一只总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林业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实现以物力资本投入为主向以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并重的经济发展转变。强化内部人才选用机制,实行岗位职务管理,建立公开透明,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新型用人机制,完善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主的用人标准和工作业绩为主的评价体系,选贤任能,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㈤、弘扬“五创”精神,树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经营理念一种体现,树立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树立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就是要以林业发展战略为方向,以提高林业经济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标志,培育林业先进文化意识和精神理念,大力弘扬林业“创业、创新、创优、创牌、创效”精神,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 红林网站

  • 红林微信

  • 红林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