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丢警察的脸”

时间:2014-12-04         浏览量:15431         【打印此页

“不能丢警察的脸”

一个“吉林好人”的此生记忆

赵玉萍

在吉林省东南部山区里,有一位人到中年的警察。从警15年中,他心里时刻装着居民,装着老百姓,踏踏实实、淳朴坦诚地为当地百姓做着难以数计的好事。15年过去了,他的善良终于走出大山,呈现在世人面前,在他头顶上的警徽熠熠生辉。

2014116,吉林省第三季度吉林好人吉林好人· 每周标兵获奖名单揭晓:吉林省森林公安局红石森林公安分局民警陈立军荣登吉林好人榜,并获得吉林好人· 每周标兵称号。

一个山沟里的警察,吸引了大山外面的目光。

平凡岗位

从看守到片警

陈立军现任红石森林公安分局看守所教导员、三级警督。

19754月,陈立军出生在榆树市的一个贫困小山村,父母都是老实本份的农民。家里除陈立军外,还有个妹妹。1984年,父母投靠亲友,来到吉林省桦甸市红石镇。因为是后期搬迁至此,所以他家里没有分到土地。全家仅靠父母打零工或做点小本生意维持生活、供养子女,这种日子自然不很富裕。小小年纪的陈立军就经历了生活的艰辛,懂得人生的不易。少年时代,家中长子的他就懂得帮父母带妹妹、做饭、洗衣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学校里,他也认真学习,从不惹是生非,懂事善良,吃苦耐劳,乐于助人,从来没让辛劳的父母为自己操过心。

从小,陈立军就对军人无限崇拜,一直梦想着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军人,到绿色军营里,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其实,他的想法非常朴素:早日支撑起穷苦之家,让父母不再那么辛苦。

1993年,高中毕业与大学失之交臂的陈立军,开始准备回家帮父母赚钱养家,或是参军到部队,实现自己的军旅梦想。

1994年,红石林业局招收消防兵。陈立军得知消息后,异常兴奋,虽然与自己向往的绿色军营不大一样,但毕竟也是能够锻炼人的地方。他报了名,经过一系列的体检、政审和漫长的等待后,陈立军终于接到了招录通知书。

在消防队里的5年,是陈立军成长经历中最重要的5年。那里,也是他梦想起飞的地方。消防队每天的强化训练非常枯燥,日复一日重复着体能、水带连接、登梯等消防科目的训练。但彼时的他,却从没叫过苦,每次训练,每个动作,他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训练要领,操作到位、干净利索,多次受到队领导的表扬与嘉奖。

199912月,陈立军正面临转业择业的人生十字路口。恰逢时属红石林业局管辖的红石森林公安局招收新警员,他动心了。原来,早在当消防兵期间,与大学失之交臂的他,就已经自费了攻读法律专业,并最终取得了本科文凭,而这也正是警察招录的首要条件。他报了名,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警察。

闻听儿子被录用为警察的消息,陈立军父母自然欣喜万分。报到前,父母一想起他将来的工作,就要跟他念叨几遍:儿子,以后当警察了,可不比消防兵。当警察就要做个好人,多做好事,当好警察,不能丢警察的脸!

陈立军知道,父母没什么文化,一辈子与人为善,虽然自己不富裕,却看不得比自己更穷的人,总是想方设法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在陈立军的记忆里,只要有人求到父母,不管家里有多困难,父母都会竭尽全力地去帮助他们,从不拒绝求助之手。父母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不能丢警察的脸这句话,却让陈立军记忆至今。

他知道,父母要告诉他的是:不能给头顶上的警徽抹黑,要对得起人民赋予警察的权力、责任和义务。

他从警后的第一份工作,是看守所看守警。比起消防兵来,这一岗位更是枯燥乏味:每天换岗站岗、站岗换岗。面对看守所里的犯人,他深知监管责任重大,从不掉以轻心。

6年中,他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和他一起来到这个岗位的同事,来来去去的已换了好几批。

2005年,陈立军来到帽山林场派出所任片警。

调动缘由:一是陈立军出身农民,对农村比较熟悉;二是当过消防兵,有面对突发事件的成熟心理;三是做过看守警,对违法者并不陌生,能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

接到调令的第二天,陈立军就来到帽山林场派出所报到。片警的工作尽是些婆婆妈妈的琐事。

他熟悉社区居民情况,普查摸底。点多面广线长,这是当时他的管片特征,整个片区走下来,就要三四天时间。有些偏僻的地方,只有几户人家,甚至没有大路可走。

住在偏远辖区内的靳成仁老汉,是林场退休工人。当时他60多岁,一个儿子在吉林市打工。老人独门独院居住,房子破旧,经济拮据。陈立军觉得老人独自一个,过得很孤独,就上了心,每次下片儿都要去他家看看。有时,不下片儿也过去看一眼。有活就帮着老人干干,有事就帮着老人跑跑。老人家那里只有五六户居民,来往不十分密切,陈立军为老人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

但老人长年独居养成的脾气秉性,使他对陈立军一直不冷不热。有几次,陈立军去时,正赶上老人儿子也在家,小伙子看到陈立军也爱搭不理。陈立军心里虽然觉得有些尴尬,却也没在乎这些。有一次,因工作忙,他有七八天没去看老人。这天中午,趁着快下班没什么事,他特意去看老人。孰料,刚一进院就听见屋里有老人的呻吟声,陈立军惊异地两三步跑进屋里,一看老人佝偻在炕上,捂着肚子脸上直冒冷汗,面色蜡黄,嘴唇干裂,细问之下才知道老人已经三四天没有进食。陈立军心里自责:自己应该经常来看看的。

他连背带搀地准备把老人先带到派出所,再送进医院。老人身高足有180公分以上,而陈立军身高只有176公分,比较瘦小。那天,到派出所仅两公里路,他却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将老人扶到派出所里,陈立军已累得几近虚脱。同事帮助他将老人抬上车,送到暖木村诊所。此时,已是中午时分。医生初步诊断为肠梗阻,要马上转院。陈立军他们连饭都没顾上吃,又赶紧将老人送到二道甸子镇医院,医生确诊为肠梗阻,病情危重,如果再晚一点,老人就有生命危险。

陈立军忙着给老人办住院手续。老人直到打上针,情绪稳定了一些,看着满头大汗的陈立军,他悄悄流下眼泪。陈立军说:我已经给你儿子打电话了,他正在赶回来的路上,晚上就能到。

陈立军一直陪在床前。傍晚,老人的儿子赶来了。小伙子一见到陈立军,第一句话就是:“陈哥……

老人出院以后,有事没事就爱往派出所跑。每次看到陈立军,远远地,他的脸上就有了笑容。

化解矛盾

用心对待居民

随着林业企业的改革,红石林业局的大部分沟系都发包给了个人。

山区农民“靠山吃山”,春秋两季要上山搞副业。而沟系承包人则要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便不允许他们进山,所以林农关系非常紧张。
    2005
年秋天,暖木村里的几个农民上山搞副业时,抓了几只林蛙,看山的人让他们打包检查,农民不干,后来强行打开检查,果然在包里发现了几只林蛙。看沟的人非常气愤,3个农民和78个看沟的人动手打了起来。农民吃了亏,回到村里召集了100多人要去报复。陈立军他们得知消息后,马上向上级通报情况,帽山林场派出所留下一人看家,其余4个警员全部出动。

远远地,他们就看到迤逦百米的人群,有拿棍子的,有拿农具的,气氛十分紧张。第一次面对这样阵势,陈立军心里有点紧张。他们与村领导会合后,开始分批做农民的思想工作。但农民吃了亏,不依不饶,一定要报复,随时都有爆发冲突的可能。

陈立军迅速找到带头者,他与同事轮番上阵,做他的思想工作,从法律到亲情,不厌其烦地讲,基于对警察的信任,最后他同意带领大家回去。

这边刚处理完,他们又马不停蹄地来到沟系承包人的山里。这里,也集结了几十号人,工具都准备好了,就等着农民前来打架。看着地上堆放的一些家伙,陈立军暗中吃惊:如果没把农民那边的思想工作做好,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此,陈立军开始注重与村民的交流和沟通,与他们讲解日常的法律法规。尤其是与那些带头者交心处朋友,成了他工作中的又一个重点。

2006年夏天,在荒沟庙村,一位农民放牛时把包沟人的参地给破坏了,包沟人扣下他的12头牛,价值十多万。当时两边也都分别集结多人准备打仗。陈立军他们闻讯后,就找来村里颇有威信的人,与他们一起赶到现场,顺利地化解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悲剧。

201010月,陈立军调离帽山林场派出所。因当时走得匆忙,没来得及与片儿区群众告别。随后,办案经过那里时,他特意回去看望了那些让他一直牵挂的人,比如老场区的工亡遗属胡大婶,家有两个儿子,一个抑郁症,一个在外地打工,陈立军此前经常去帮她干活。那些老人和孩子看到他,都格外亲热。

靳成仁老汉则在陈立军离开后不久就去世了。此时,老人已离世半年有余。没见到老人最后一面,陈立军心里遗憾至今。

陈立军被调回红石林业局局址派出所,任勃吉岭小区片儿警。

管片儿内有1300多户居民,4000多口人。

上岗第二天,他就开始下片儿摸底工作。

11月份,正是山区最冷的季节。那天,他在加油站附近入户调查,远远地看到有一处平房,在外面就能看出房子很破,四面甚至都透出了灯光。房子里面的声音和灯光告诉他,这里住着人!

陈立军上前敲门,推门进去,只见屋里到处都是烟,呛得他忍不住咳嗽,房子只有十几平米,中间有个隔断,一面是厨房一面是卧室。一位老人正在忙活着做饭,烟正从灶台那里弥漫起来。房子四处透风,除锅碗瓢盆,几乎家徒四壁,连炕席都是用报纸糊的。炕上还有一个看上去只有67岁模样的孩子,正披着被子蜷缩着写作业。看到陈立军站在那里,孩子的眼神显得惊恐不定……

老人被浓烟呛得咳嗽出了眼泪。看到陈立军,老人愣了一下。

原来,老人叫刘淑杰,没有老伴,时年近60岁,没有工作,没有退休工资。只有一个儿子,患精神病,就是炕上那个孩子的爸爸,已经走失七八年,音讯全无,生死未卜。儿媳妇生孩子时难产,三天后去世……看着炕上的孙子高祥龙,面对陈立军关切的询问,老人的眼泪止不住地流:“这孩子命苦呀,没爸没妈,就我这一个奶奶,我也这么大岁数了,又不能出去打工挣钱,又不知道能活到哪天,谁知道他将来可怎么办啊!”

经了解,孩子高祥龙已经9岁,上小学三年级。因营养不良,特别瘦小,看上去像67岁的孩子。

陈立军把身上仅有的300多块钱全掏出来,把自己的电话、所里的电话都写给老人:刘姨,以后不管有什么困难,都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

老人双手颤抖着接过钱和写有电话的纸条。

第二天,陈立军叫上同事,买来塑料布等物品,帮着把刘姨家的房子收拾了一下。开始时老人不太好意思找他,也很少打电话。陈立军就主动去她家,帮着劈劈柴、买买米面油等。

            

有一次,陈立军去时,正好赶上她家的烟囱堵塞,陈立军就爬到房顶,用竹竿子把烟筒捅开,帮她劈柴烧火。

最后,他脱下鞋往外倒灌进鞋里的土时,老人看见他穿着的袜子都破了时,眼泪刷地就流了下来……

赤诚之心

装着警察的坦诚

时间长了,老人和孩子跟他有了感情。

老人把他当成儿子,而高祥龙则把陈立军当成了父亲。每次,他做了什么错事,最怕见到的人就是陈立军。其实,陈立军还没有孩子,对教育孩子没什么经验。他经常去学校打听孩子的情况,孩子对他是又敬又怕又爱。有一次,孩子在学校欺负别的同学,家长直接找到陈立军。陈立军顶着正午的大太阳来到学校,小祥龙一看到他就低下了头……

陈立军找到学校减免了孩子的学杂费。得知孩子英语成绩不好,又通过个人关系,联系了一个英语培训学校,让孩子免费补习英语。

            

他还帮助刘姨解决廉租房。去年,刘姨搬进棚改楼。

陈立军和公安局的领导、同事们,今天去帮着干点,明天去帮着干点。这家给拿点板子,那家给送点方子,才算把刘姨的房子装修得像模像样。搬进新房的那天,小祥龙高兴得不行,奶奶看着孙子,脸上荡漾着开心的笑容。

今年的中秋节,是刘姨搬进新居的第一个中秋节。陈立军和局里的同事买了水果、月饼、大米、肉等物品,一起去老人家包饺子过节。那天,老人高兴地说:家里从来没这么热闹过,孩子从来没这么开心过。

            

现在,高祥龙已上初中二年级。奶奶照顾孙子力不从心,就对陈立军说:“以后,这孩子我就交给你了,我老了,管不了这个孩子了!”陈立军隔三岔五地去看望他们,电话每天必打,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问问老人的身体状况。

居民杜丽君,自己带两个孩子,都在上小学。丈夫离家出走三年音讯皆无,她精神上受到打击,身体情况每况愈下,今年刚刚做了一个大手术。

干不了重活,孩子还需要抚养……陈立军几次联系社区,说明杜丽君的生活状况,社区为她们一家三口办理了低保。陈立军又联系学校,使学校减免了两个孩子的学费,免费吃午餐……

陈立军的妻子宋先莹也是一名警察。

她也和丈夫陈立军一样,善良待人,坦诚为人。

在刘姨和高祥龙面前,宋先莹更像一个女儿,一个妈妈。每次,家里做了好吃的,都要给她们送过去一些。

2012年,陈立军的儿子出生了。因为孩子小,宋先莹的时间少了。但,她做了什么好吃的,就让陈立军去看刘姨时捎带过去。

2013年,她在参加红石林业局的一个培训班上,建议用班费帮助困难居民。在她的倡议下,培训班同学分三批去看望刘姨一家人……

陈立军的父母知道这件事后,十分赞成儿子儿媳的做法。还告诉儿子:有时间就多去看看她们,比起自己来,刘姨和高祥龙更需要他,家里这边不用他操心。

陈立军对父母亲既感动,又愧疚。

陈立军忙起来时,有时好些天都不能回家。即使及时回到家里,他想陪爱人多说几句话,想替爱人分担些家务。可是,有时说着说着,他就累得睡着了……

宋先莹告诉过丈夫:尽管忙他的事,家里有她。

20121024,陈立军荣获全国“最美警察”称号。

他是吉林省公安系统、全国林业公安系统惟一获此殊荣的警察。

如今,陈立军担任看守所教导员。

虽然他已不再是片儿警,但那些装在他心里的人,一直都在他的心底。他的善良与坦诚,也一直涌动于心底,温暖着山沟里的寒冷天地……

(本版摄影  李 冬)

 

 

  • 红林网站

  • 红林微信

  • 红林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