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31 浏览量:126 【打印此页】
社交媒体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容易产生和传播网络谣言等副作用。网络谣言的危害不容小觑,从小处讲,谣言无中生有,给人们造成焦虑恐慌,甚至影响身心健康,从大处讲,真假难辨的负能量,既污染网络空间生态,也影响社会稳定,破坏公共秩序。任造谣者横行、任谣言泛滥,社会道德底线将被不断拉低,法治秩序也将被无端践踏。
从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中幸存女子一度被“活该”“脑残”“不作就不会死”等冷血舆论推至风口浪尖,到四川德阳女医生因为他人传播的不实谣言而遭受网暴致服药自杀,再到女生晒保研录取通知书因染粉色头发被造谣网暴等事件,在数据纷杂的信息时代,信息繁多、真假难辨,我们在评价他人或事件时,应先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并确定自己的思维立场,让子弹先飞一会,确保自己不造谣的同时,也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做谣言者的帮凶。
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均对造谣、传谣的处罚、量刑作出相应规定,可见,互联网并非我行我素的空间,那些信口雌黄的人,一不小心就可能触犯法律红线。谣言止于智者,遏制谣言,需要他律,也需要自律,需要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应该从"我"做起,提升网络媒介素养、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人人都是谣言"粉碎机",才能彻底铲除网络谣言生存的土壤,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让网络空间更加天朗气清。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初审:李 卓
复审:宋巍巍
终审:辛菁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