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入画来

时间:2022-12-01         浏览量:590         【打印此页

  初冬的辉南,玉树琼花,银装素裹。

  正当人们沉醉于冬的美景之际,辉南接到了好消息,辉南县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称号。

  近年来,辉南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将绿色生态作为核心竞争力,奋力加快实力、活力、美丽、幸福辉南建设步伐,走出了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高位推动,凝聚磅礴“绿色合力”

  辉南县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要求,以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为契机,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层层压实责任,强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了党委政府统揽、县生态环境局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体系,构建起了“大环保”格局。

  科学施策,建立全新“生态机制”

  强化“网格化”管理。在全县推行“一河一林一长两员一警”的管理模式,建立起组织严密、监管有效的保护责任体系。

  实行“数字化”监测。依托“河(林)长通APP +信息中心”智能化管理,构建数字化巡护与护河(林)员管护相结合的河(林)“双管”模式,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管护。

  建立“系统化”制度。实行联席会议、巡河巡林、信息通报、警示提醒、定期考核、督查督办、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制度。辉南县已连续41年无重大以上森林火灾及人员伤亡。

  齐头并进,织密“生态保护网”

  编织“绿色”大屏障。全县持续开展“绿盾行动”,大力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

  打好“蓝天”保卫战。投入资金1700余万元,制定秸秆离田综合补贴政策4项,推进秸秆离田、还田机械化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织密“绿水”保护网。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加快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短板。完善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安装监控摄像头4个,重点地段设置防护网8500延长米。投资11650万元对县城区污水处理厂进行扩能改造;投资349万元实施辉发河兴隆江段水环境综合治理。

  筑牢“黑土”防护墙。持续开展破坏黑土地,乱采乱挖、毁林开荒等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建设高标准农田21.9万亩。2021年,全县绿色农产品总产值达28693万元。

  富民惠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全县核桃树分布面积达580多平方千米,每年野生核桃产量约为15万吨,采出量达3万吨,产值1亿元。打造绿色无公害野山参生产加工产业带,建立全国最大的野山参科研、种植、加工和物流基地。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带动一大批制药企业蓬勃发展,年加工中药材近5000吨,年创产值10亿元,利税近2亿元。

  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42万亩,大米年产量可达18万吨,年产值12.45亿元。稻米加工企业37家、注册商标44个。“辉南大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中国绿色大米之乡”“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一项项国字号荣誉纷至沓来。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打造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丰收、冬季冰雪“四季游”,绿色生态、红色教育、金色田园、白色冰雪、夜色休闲“五色游”和古韵历史文化游,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生态旅游大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称号。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辉南县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上下一心,拼搏奋进,让绿色成为辉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让“两山”理论在辉南形成更多生动实践,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典范,向着山川更加秀美、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富裕、人民更加幸福的目标奋力迈进。

 

  • 红林网站

  • 红林微信

  • 红林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