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创业先锋——徐世生

时间:2011-10-09         浏览量:2356         【打印此页

 

茫茫林海路更宽

                                                                     

在长白山脚下的吉林省红石林业局帽山林场,提起黑木耳种植户“徐三”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要说徐三叫什么,很多人都摇头,这么多年,徐三都叫习惯了,大名还真没几个人知道呢。徐三,大名徐世生,是帽山林场的一名普通员工。

徐世生,1989年参加工作,一次意外事故,导致腰椎错位,骶骨骨折,无法从事前勤一线的重体力劳动,单位领导看到他对工作有股子钻劲,就安排他到了林场烘炉上班。1997年,他放弃了林场的工作,凭借着自己的胆识,瞄准了黑木耳种植行业的巨大商机,在帽山林场率先开始了人工种植地摆黑木耳。以前人们在枝桠材上种植黑木耳,周期长,产量低,资源耗费量大。随着林业资源的减少,这条路已渐渐行不通了。但地摆黑木耳不一样,它是用锯末的废弃物为原料,前景十分看好。于是,徐世生看好这个行业,他拿出几年来积攒的两千多元存款并向亲友借了五千元钱,外出学习、考察,在外地学习黑木耳种植技术,开始了他人生的创业历程。

创业是艰辛的,徐世生不分昼夜拼命地干,有时为了赶时间,他一干就是一个通宵。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种植经验,但是他并没不满足现状,一心想做强做大,他又投入资金近7万元,增添了新式蒸汽锅炉、离子风接菌设备、机器拌料机、电筛子、烘干室等设备,他又自行研制了高度机械化的拌料设备,购买了运输车辆。刚开始,他设计制造的机械设备经常出现故障并且工作效率低,徐世生不惜重金从外地请来专家一起研究改进,通过技术革新,目前已经形成了年生产40万段黑木耳的规模。在他的带动下,帽山林场先后已有20余户成为木耳的种植专业户。很多下岗职工、待业青年在他的带动之下纷纷转变观念,变待业为创业。

曾经有人问他:“你把木耳种植技术都教给了别人,就不怕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吗?”他却说:“没事,要是我们帽山林场的职工家属都种上了木耳,大家都致富了,那才是一件大好事呢”。

创业路上徐三也经历过失败,刚开始时,由于不懂技术,木耳段的生产感染率居高不下,他从工艺上找原因,从设备上找原因,从管理上找原因,从技术上找原因,虚心学习,改进工艺流程,解决了感染率高的问题。设备有了,技术也已成熟了,该成功了吧?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夏季的一场洪水和20107.28特大洪灾,他两次损失加在一起足有20万余元。面对挫折,徐三没有气馁,今年春季,他拿出全部积蓄投入到黑木耳种植,光是春耳一项就做了20万段。

茫茫林海,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十几年来,他依靠自己的辛勤努力,秉承合法经营,诚实守信,赢得了群众和市场的信任,种植规模不断壮大,成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如今,徐士生已成为吉林省红石林业局拥有固定资产30余万元,年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0余人,培训再就业人员20多人的黑木耳的种植明星。

 

  • 红林网站

  • 红林微信

  • 红林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