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滋润赣鄱候鸟联通世界 2019年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活动将办

时间:2019-11-11         浏览量:1200         【打印此页

 
  •  

中国科普网讯(记者 胡利娟)秋冬季是候鸟迁飞的季节,也是全国各地开展保护鸟类的重要时期。因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中亚和西亚—东非3条全球候鸟迁徙路线的交汇处,每年迁徙季节都会有大量候鸟途径我国。而鄱阳湖,则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最为重要的候鸟越冬地,每年越冬鸟类达300多种,近百万只。

“11月底至次年2月底是鄱阳湖观鸟最佳时期。”11月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小平在北京举办的2019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活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为强化公众的鸟类保护意识,2019年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活动将于12月6日—10日在江西举办,目的就是以鄱阳湖南北来往的候鸟为纽带,加强江西与世界的沟通联系,携手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该活动由国家林草局指导,江西省人民政府、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办,主题为“湿地滋润赣鄱、候鸟联通世界”,活动主会场设在南昌市,并于九江市、上饶市设置观鸟点。

    陈小平称,围绕这一主题,活动设置了13个板块,包括鄱阳湖湿地候鸟保护国际论坛、美丽中国“江西样板”院士论坛、第二届国际白鹤论坛、嘉宾观鸟暨救护候鸟放飞活动、鄱阳湖国际观鸟赛、鄱阳湖候鸟摄影展、江西省“省鸟”评选活动、优秀湿地暨候鸟保护志愿者(组织)评选活动、公众自然教育系列活动等。这是近年来江西省举办有关鄱阳湖生态保护方面标准最好、规格最高、影响力最高的一次活动。

作为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北部,地跨九江、南昌、上饶、抚州4个设区市和15个县(市、区),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在长江流域发挥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这里每年约有60多万只候鸟来此越冬,白鹤、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分别占全球总数的98%和95%以上。

妩媚青山,浩淼鄱阳。陈小平说,此次活动按照“生态环保、安全有序、丰富多彩、氛围浓厚、惠民利民”的要求,在坚决保护湿地候鸟的前提下,科学设置观鸟线路及观鸟点,精心打造吴城“候鸟小镇”,改造湿地保护监测站和宣教馆,添置高倍望远镜,增设高清摄像头,让大家既能观看到候鸟,又不影响候鸟生活。同时,还积极进行宣传造势活动,评选出了“省鸟”白鹤,创作活动主题歌曲,征集活动标识和吉祥物,拍摄宣传片,编印鄱阳湖候鸟画册,建设了候鸟展示馆,开通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陈凤学表示,保护好我国的鸟类资源,除政府主管部门切实履行好鸟类保护的监管职责,坚决遏制非法猎杀鸟类犯罪行为外,还必须依靠包括热心鸟类保护工作的志愿者在内的广大公众的大力支持,共同为候鸟迁徙、栖息保驾护航。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愿意为公众提供参与鸟类保护的平台,以推进我国鸟类保护工作的开展,使保护鸟类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使鸟类自由地翱翔在天空,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增加最靓丽的色彩。

据悉,我国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现有鸟类1445种,其中具有迁徙习性的鸟类达750多种。

 

  • 红林网站

  • 红林微信

  • 红林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