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过快势头
“如果滥用抗菌素,未来将无药可用”,2017年我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达到了1.5%、9.0%、20.7%和56.1%,形势非常严峻。
国家卫健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副主任杨小强介绍说,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提出要严格掌握药物临床应用适应症,规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儿童患者及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杨小强表示,“临床医生需要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合理选用并注意使用剂量,如对血流感染、脑膜炎等重症感染和高度耐药菌感染应选择可大剂量用药的品种并给足剂量。应有效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对于耐药菌的控制也极为重要。”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我国出台《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狠抓抗菌药管理,遏制面料青霉烯类耐药过快增长势头,对碳青霉烯类药抗菌药实行专档管理,要覆盖处方开具、处方审核、临床使用和处方点评等环节。
加强三甲医院、基层医院抗菌药管理
针对三甲医院的抗生素管理问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俞云松教授谈到,三甲医院确实有不少输入患者,即从基层或下级医院转进来的病人在转诊三甲医院时已经是耐药患者。
“在临床上,我们要从病人的需要着想,更多地考虑治好病人,耐药者可使用的抗生素品种非常有限,使用剂量的调整也非常重要。同时,要提醒基层医院治疗规范化,要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俞云松教授特别强调指出:“我们在这些方,要有一些改变,三甲医院也好,基层医院也好,要做更多的工作来规范抗生素药物的应用,要进行人员培养,使得抗生素使用更合理”。他建议,三甲医院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由院长担当第一负责人;抗生素管理达标应纳入医院质量管理评估体系。
目前,抗菌药物管理已从三级医院为主逐渐转向基层医院管理。安徽省界首市人民医院的张学武副院长表示,“在抗菌药物应用方面,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有很大差距。抗菌药物的应用不规范问题,涉及适应症把握、品种剂型选择、剂量把控、用法、疗程以及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等方面均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在相关涉及感染的科室像儿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外科都面临感染与耐药带来的很多严重问题。”
加强儿科抗生素科学用药
我国儿童人口基数庞大,感染性疾病高发,广谱抗生素在我国儿科患者中过度不合理使用的情况日益突出,儿科细菌耐药的形势在过去10多年呈现上升趋势,一些重要的致病菌耐药率在儿童中高于成人。杨小强介绍说,2018年5月份出台的9号文件中提出,要加强儿童抗菌药物的管理。
针对儿童抗生素管理问题,王明贵教授指出,儿科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会使儿童患者体内细菌产生耐药性,可能导致将来没有有效对抗这些细菌的抗生素可用。他介绍说,儿童感染和成人相比,有几个特点,首先是儿童免疫功能差,因为免疫系统还不大成熟,容易感染;其次,儿童感染病原体以病毒为主;第三,儿童的脏器功能脆弱,儿童不合理用药造成的药物性损害更严重。